记者李莎北京报道近日,2024中国城乡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在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原主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陈锡文结合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和土地流转的情况,阐述了我国大国小农的国情农情,并分析了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日前,农业农村部官网公布数据显示,到2023年底,全国有109.4万个主体开展社会化服务,服务带动小农户9400多万户,年服务面积21.4亿亩次,其中服务粮食作物面积16.1亿亩次,在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陈锡文介绍,农业生产性服务通常被称为农业社会化服务,在生产专业化、社会化背景下,农业生产需要有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体系做支撑。
产前服务主要针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给;产中服务主要是对农业生产过程中各个作业环节的服务,包括耕地、播种、除草、施肥、喷施农药以及作物收割等;产后服务主要包括产品的运输、组装、加工、销售等。另外,农业产前、产后都需要金融保险业的支持和服务。
陈锡文指出,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符合我国现阶段农业经营主体分散、规模细小的农情,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农业社会化服务蓬勃发展,其内在根本原因在于有效解决了我国农业发展中土地要素与现代技术装备的合理匹配问题,为在小规模生产基础上使用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扩大现代技术装备的作业规模找到有效途径,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中国75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其中一份报告显示,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小麦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玉米、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0%。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向主要依靠机械动力转型升级,有力提升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资源利用率。
陈锡文谈到,我国较高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主要是依靠农业机械的社会化服务来实现的。从这个角度看,农业社会化服务也是生产性服务,对提高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功不可没。
陈锡文强调,现阶段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必须同时发展两种形式的规模经营,一是在具备条件的地方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的规模经营,二是在大多数地区通过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方式,使农业技术装备实现扩大作业空间的规模经营。同时,在条件允许下,注重两种规模经营的组合,更好为农业生产、农民增收及农业强国建设服务。
在研究报告发布环节在线炒股配资,中国城乡发展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林家彬代表课题组发布了《现代服务业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研究报告。该报告强调,要拓展农业农村服务业范围和内涵,既包括生产性服务业,也包括生活性服务业。应加快构建现代化全方位农业农村服务体系,重点在农业托管、农业科技、农村养老、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发力。